本站支持IPV6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财政资金>县市区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关于永寿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的报告

时间: 2023-02-18 14:55:00
来源: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0000143491161042674501567X8/2023-00024 主题分类 财政
文号 发布机构 永寿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3-02-18 14:55:00 有效性
主题词

关于永寿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书面报告

2023年1月31日在永寿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永寿县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向大会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经济下行压力,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下,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攻坚克难抓收入,助企纾困稳增长,统筹兼顾惠民生,科学理财促改革,实现了财政平稳运行。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60万元(含本级留抵退税2795万元),较上年增长17.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762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498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3753万元,较上年增长6.82%。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具体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158万元,较上年下降2.08%;国防支出50万元,较上年增长35.06%;公共安全支出6315万元,较上年下降2.85%;教育支出34183万元,较上年增长1.29%;科学技术支出353万元,较上年增长18.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157万元,较上年增长1.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177万元,较上年增长3.76%;卫生健康支出21733万元,较上年增长44.19%;节能环保支出7845万元,较上年增长1.92%;城乡社区支出15577万元,较上年增长41.29%;农林水支出41374万元,较上年增长1.2%;交通运输支出6645万元,较上年下降6.5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405万元,较上年增长76.07%;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74万元,较上年下降69.63%;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648万元,较上年下降53.79%;住房保障支出6168万元,较上年增长24.15%;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02万元,较上年增长33.0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867万元,较上年增长68.5%;债务付息支出2609万元,较上年增长5.71%;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3万元。

3.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财政收入剔除留抵退税2795万元后实际为646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18707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及返还性收入补助11252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74558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1817万元(新增债券收入4572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7245万元)调入资金7876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364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3万元、存量资金4223万元)、上年结余1171万元,收入合计214407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753万元,上解支出152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595(县级财力还本1350万元,再融资债券还本支出7245万元),当年结余53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129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82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03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366万元、专项债券收入11200万元,再融资债券收入569万元,上年结余596万元,收入合计19860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554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72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683万元,其他支出11562万元,债务付息支出514万元,债务发行费支出12万元),上解支出78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599万元(县级财力还本支出30万元,再融资债券还本支出569万元),调出资金364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13万元,调出资金13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571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完成670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901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409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08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9013万元。当年结余1615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857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0192万元。

(五)2022年财政主要工作

1.迎难而上,收入质量迈上了新台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困难,财税等收入征管部门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征收责任,及时研究分析税收状况,解决税收征收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做到应退尽退、应收尽收,全年各类留抵退税8486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465万元。加大组织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力度,着力抓好土地招拍挂、增减挂钩指标转让工作,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129万元。紧盯重点非税收入项目,对应征收入督促及时足额缴库,非税收入完成年度任务167%。认真研究政策,加强对接汇报,积极争取转移支付,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全年上级补助收入187078万元,其中新增38745万元。通过以上有力措施,实现了各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主动作为,支持发展取得新进展。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保障落实中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一是大力争取预算内投资。设立项目包装基金300万元,支持各行业各部门策划包装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5412万元。二是全力争取债券项目资金。争取一般债券资金4572万元,支持新永路西段改建、永兴路改造、火车站大街东段建设、疾控中心实验楼建设和小型水库建设。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1200万元,推动实施了福寿老年公寓改造提升、全县中水处理项目、工业园区创新驱动企业服务中心项目、绿色食品园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三是多方筹措资金 10020万元,支持“城市建设攻坚年”行动,推动实施了城区路灯亮化、永寿大街改造提升、部分街区雨污分流和景观整治、污水应急池、市政绿化、环境卫生整治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城整体形象,为县域经济发展打牢基础。四是大力支持交通事业发展,投入5274万元,支持马坊沟大桥、永扶公路水毁修复、槐郭路和槐渠常路等项目建设,有效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五是落实财政贴息资金,支持发放创业贷款2329万元,为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注入了发展动力。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年赔付农户资金1357万元,有效保护了农户利益。六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投入环保资金7845万元,大力支持各项环保项目建设和事业发展,推进生态县系列创建,提高全县生态文明水平。七是争取中小企业改造、挂牌企业补助、规上企业培育等专项资金1300多万元,支持陕西秦航、华浩轩、金润德等企业渡过难关,释放产能。

3.尽力而为,支出保障取得了新成绩。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社保、卫生、环保、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重点支出17.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23%。一是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闻令而行、急事急办,全年累计安排资金9637万元,用于方仓实验室,定点医院建设、防疫应急物资采购、核酸检测支出,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二是继续开展财政涉农资金整合。2022年整合规模19840万元,其中8420万元重点支持苹果、生猪等优势产业,发展中药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小众产业,其他1142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雨露计划等项目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统筹各级资金34183万元,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支持校舍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师生各项补助和绩效奖,确保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和“三个增长”,确保全县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四是落实惠农惠民“一卡通”补贴政策。全年通过“一卡通”数据平台发放耕地地力保护、一次性种粮补贴等惠农补贴项目60项,涉及资金17176万元,受益农户42万人/次。五是保障基层组织运转。安排资金2957万元,用于镇村组织运转保障、驻村工作队经费和生活补助以及村干部、网格员、妇女主任等村级各类人员工资,保证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六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安排资金257万元,支持“两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演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七是全力落实各类优抚资金。发放低保资金5143.65万元,3658户9900人从中受益。投入再就业资金495万元,足额落实了公益性岗位、协理员工资,促进了创业就业培训顺利开展。高龄补贴、城乡特困供养、义务兵优待金、残疾人补助等保障资金全部足额落实。八是大力支持平安创建和扫黑除恶。政法机关经费足额保障,各项装备提升、基础建设资金全部落实。

4.顺时而动,管理水平实现了新提升。一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全年累计完成预算评审项目87个,评审金额7.8亿元,核减金额4028万元,审减率5.2%。二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限额标准以下的小额采购行为,全年全县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21个,采购额1.13亿元,节支率6.6%。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扎实开展资产领域专项整治,对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检查,开展了涉水领域专项整治,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不流失。四是加强预决算公开监督检查。落实单位和部门预算信息公开主体责任,建立了对部门预决算公开核查工作机制,强化核查结果运用,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五是强化直达资金管理。利用动态监控系统,建立直达资金台账,对直达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情况采取“信息化+人工”监管方式,运用每日同步、疑点核实、定期通报等措施,实行全链条监控、闭环式管理,加快了资金支出进度。六是努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要求,严控增量、减少存量,坚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2年,全县隐性债务率同上年相比下降1%。七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动态跟踪掌握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大力消减抵消无效资金,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得益于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乡镇补贴、事业单位目标考核奖、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解决社保问题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过紧日子的思想必须长期坚持;二是绩效意识不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制度落实还不到位,财政资金绩效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在经济下行以及新冠疫情双重影响的情况下,企业生产受阻,财源增长点不多,持续增收的压力增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剖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

2023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兜牢“三保”底线,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永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23年财政预算遵循全面综合、厉行节约、突出重点、讲求绩效的原则编制。

(二)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根据我县税源变化情况以及政策影响等因素,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6853万元,较上年6465万元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拟安排5140万元,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75%;非税收入拟安排1713万元,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25%。

加上上级转移性收入10265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0000万元、调入资金1918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1909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90万元),当年可用财力为188690万元。相应安排支出18869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85096万元,上解支出安排140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到期还本县级负担部分安排2191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具体安排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2063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安排6595万元;教育支出安排3918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安排22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191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3411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安排1462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安排301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安排7012万元;农林水支出安排4046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安排1775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安排97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199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86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安排616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安排24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982万元;预备费安排30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安排2609万元;其他支出5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2043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20270万元(主要是土地指标增减挂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160万元。支出相应安排20430万元,其中: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3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90万元,农林水支出46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699万元,债务发行费用86万元);调出资金19095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拟安排9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使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26533.88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10.4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安排7448.5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8974.9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24383.15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10.4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安排5552.3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8720.39万元;当年结余2150.73万元。

三、完成2023年财政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23年,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努力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一)支持经济建设,多措并举着力生财。实施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按照中省市要求,及时落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加大涉企收费清理规范力度,坚决防止乱收费、乱罚款。用足用好创业担保、设备更新改造等贷款贴息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确保政策红利落地见效。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帮助企业争取各类发展资金,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统筹用好基建资金和专项债券,支持实施稳投资、惠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重大工程项目。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围绕“生态工业扩量提质、生态农业挖潜提效、生态旅游全域提升”行动,支持中药材和农副产品加工、能化建材、装备制造、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壮大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构建多极支撑的财源体系,推动形成新的财税增长点。

(二)推动财力增长,千方百计狠抓聚财。坚持依法征税管费,完善联动机制,做好税费监控分析和挖潜增收工作,紧盯重点项目进展,积极做好税收及非税的组织收入工作。严格落实税费政策,做到应收尽收、应减尽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新兴行业发展,实现财税收入持续平稳增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紧紧抓住全省“实施新一轮专项支持计划,支持壮大县域首位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园区”的机遇,协同相关部门,加快项目策划包装,最大限度争取项目资金。紧盯国家债券资金投资方向,提高储备项目的成熟度,加大债券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大建设促进收入稳增长。加大预算资金统筹力度,多渠道聚集财政资金,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积极盘活资产、资金、资源,开源挖潜促增收。

(三)保障发展重点,统筹兼顾精准用财。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重点、非刚性支出。聚焦全县中心工作,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财政支出向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民生实事倾斜,向乡村振兴、污染防治、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倾斜。坚持“三保”优先,确保基本民生得到落实、单位正常运转、干部职工工资及时到位。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支持学校建设,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提高教师队伍工资福利待遇,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统筹安排资金落实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养老金等社会保险待遇,保证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配套资金,加大残疾人康复救助力度;加大就业投入,继续安排稳就业资金,支持援企稳岗、创业增岗、园区招工服务工作,支持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提升基本公卫服务保障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保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运行,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行动,持续开展政府购买演出服务进基层,支持文艺精品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支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加快更高水平的平安永寿建设。继续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村干部等村级人员工资待遇。

(四)强化监督管理,深化改革依法理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强化项目预算事前评价,大力压缩不合理支出。积极推进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改革和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应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创新绩效评价方式,推进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政府收入绩效管理。深化支出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严格预算执行,完善国库支付全业务电子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有效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加强国资国企管理,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资产盘活利用力度。

各位代表,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县人大各项决议,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为谱写全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 咸阳市数据局

网站标识码:6104000004 技术运维电话:029-33123036 网站地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001号

陕ICP备2023008748号-1

咸阳市政府网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