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在我市举行的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上,咸阳好人集体亮相。
德合天地,止于至善。对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题。
创文以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耕厚植“崇德包容·尚法创新”咸阳精神,着力打造“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城市品牌,以宣传教育成风化人,激发这座千年古都的好人基因,构筑崇德向善的文明家园。
活动引领德善文化盛行
创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我市开展了以“德善咸阳·铸魂圆梦”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家庭的“六进”活动,叫响做实咸阳精神和城市品牌。
在金泰社区,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正能量在居民间相互传递。这里有“反哺之爱母子情”养子照顾九旬母亲几十年的李明选家庭;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小区的安全而英勇牺牲的物业保安陈建昌;有常年义务捡垃圾、修自行车、修水管的身边好人申建成,整个社区呈现出人与人和谐、人与社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社区居委会经常组织志愿者为生活不便的孤寡老人上门服务,组织退休的叔叔阿姨开展一些文化活动,把他们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传递给每一个人,文明、友善正在成为外界对我们社区居民的印象标签。”家住金泰社区的李文举说。
学校是成长的净土、人才的摇篮,同样也是文明的摇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播、发芽。
彩虹学校王世杰参加全国百名“美德少年”事迹联展,董琪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渭城中学两名学生扶起摔倒受伤的八旬老人;淳化县城关小学三位同学用衣服盖住捡到的2万元现金,耐心等待失主等善行义举不断涌现。
“孩子们都是文明的倡导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这对孩子们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建立意义重大,有利于他们成长。”谈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民胡敏有感而发。
她表示,这几年,几乎各所学校都开设了“德育”课,效果显而易见,大的方面不说,孩子在文明礼仪、道德教养方面的表现已经令许多家长吃惊,比如:遇见陌生人,孩子们会主动打招呼问声“叔叔(阿姨)好”;自己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还会监督身边的人;主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咸阳活动中,认真聆听报告后,市民张海静说:“大家都很欢迎这种讲座活动!能让人受到德善文化的熏陶感染,在人生中展现文明、友善的本性,让核心价值观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真正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
榜样作用好人现象如风
好人是道德的楷模,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创文工作中,我市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推出了“好人365—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推评和道德模范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就是好人,生活中,我们身边这样的好人很多,不论是徒手接住高空坠落幼儿的原建平、潘化军,还是40年如一日抚养了10名被遗弃婴儿的赵景华老人,或惊心动魄或平凡的事迹,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考虑别人多过考虑自己,感动了咸阳人。”市民刘弦说。
刘弦说,好人越多社会也就越文明,评选好人活动能将更多身边的好人事迹发掘出来,让好人的事迹被世人所知,成为社会榜样、引领社会风尚,带动更多的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
围绕道德风尚引领,我市还广泛开展“咸阳好人榜”、“善行义举榜”,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活动,举办大型文化艺术节和文化惠民活动,让好人的“蒲公英”效应持续发酵、放大。
“‘百善孝为先’,说明孝的重要性,孝的第一性,行善的好人,首先具备的品德就是孝。”观看“永远跟党走、孝道行天下”文艺演出,市民王垚颇有感触。他表示,行善之人必先孝,这么一场演出,既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孝善文化的真谛,引发对文明社会的深层思考,也能让大家争做善良好人的初衷引起共鸣。
小麦育种专家梁增基、人民教师呼秀珍、“暖手女孩”张可、“光膀哥”王弢……唱响主旋律的咸阳好人,用他们最朴质的感情,感染和影响着一名又一名咸阳人,如同精神的养料,滋养着好人的蒲公英。
“赵梦桃、邵小丽、薛刚伟以及李鹏涛、赵振华、原建平、潘化军,他们都是被大家熟知、感动的好人,这些道德楷模汇聚成了城市文明之魂,身边的好人现象越来越多,我觉得咸阳人骨子里就有好人基因。”市民刘小燕说。
今天的咸阳,好人是一粒粒文明的种子,在德善沃土的滋养中,绽放出了一朵朵文明之花。
创文小资料:
我市以“厚德陕西”道德建设工程为主导,深耕厚植“崇德包容·尚法创新”咸阳精神,着力打造“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城市品牌。
深化主题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为载体,在各行各业持续开展“勤政有为·服务圆梦”、“爱岗创业·发展圆梦”、“邻里守望·互助圆梦”、“弘文励学·成才圆梦”、“勤俭持家·致富圆梦”、“德善传家·和谐圆梦”等系列主题活动。持续开办“道德讲堂”、“一刻钟文明讲堂”等群众性课堂,全面深化“家风孝道”、“诚信友善”、“我们的节日”、“三大文明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度推进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融人文与创建之内,积极构筑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园。
放大好人效应。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咸阳人”系列活动,对全市“文明家庭”、“最美教师”、“美德少年”、“城市美容师”、“最美公交车司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进行集中表彰。面向中省发送好人线索80多万条,评选“中国好人”51人次、“陕西好人”84人次、“咸阳好人”208人次,4人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户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广泛设置“咸阳好人榜”、“善行义举榜”,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活动,让咸阳好人的“蒲公英”效应持续放大。随着全省第四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3—4月“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全省“美德少年”颁奖典礼、5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等相继在我市召开,全市典型示范、比学赶超、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蔚然形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