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关于咸阳市渭城区文旅融合的系列报道中,我引用了咸阳师范学院师生的调研论文《明清遗存古建筑调研与保护——以咸阳城为例》的结论。其实报告中也指出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方面,咸阳老街文物古建较多,在老街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中如何做到保护利用两促进的。
渭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波: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咸阳老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不仅有独特的历史建筑,更有浓厚的烟火气息。近年来,为了让咸阳博物院、凤凰台、安国寺等明清古建始终以其原有的风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渭城区委、区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保持城市肌理,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结合全市“老城复兴”计划,对“咸阳老街”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进行系统规划和提升改造。通过采取风貌微更新、文化微修复、设施微改造、业态新升级“三微一新”模式,有序推进“历史文化修复、老街业态提升、老街风貌优化、基础设施整治、夜景亮化和交通优化”六大工程。投资7000万元,实施渭城区中山街、县门巷、学道门巷、南阳街、北平街等7条街巷道路改造工程,对凤凰台、安国寺、新兴油店等古建进行修缮提升,全力打通咸阳老街文化旅游区内外联系空间、重建线面关系、让文物古建充分显现,发挥其“实物的史书”“文化的载体”作用。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当前文旅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渭城区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刘波:近年来,渭城区坚持“旅游+”“+旅游”双向发力,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发展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我们依托咸阳老街、清渭楼、钟楼、凤凰台、古渡遗址、安国寺、文庙、北平街、中山街、东明街等历史文化遗迹,发展都市休闲、美食体验、文化演艺、非遗民俗等休闲产业,打造具有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产业聚集区。
围绕秦文化的传承展示,成功推出“穿越古今·相约老街”“人间烟火抚渭城”“秦时明月照咸阳”等文化品牌,编排《徙木立信》《凤凰和鸣》《乘龙快婿》《秦印》《秦王大婚》《秦颂》等演艺节目。
相继承办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023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资格赛(太极类项目赛区)、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陕西省首届“延长石油杯”(渭城赛区)三人制篮球赛、第三届陕西面食大会等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成功举办了“今年过年来渭城、全民健身约渭城、面面俱到品渭城、老街打咖享渭城、凤凰和鸣恋渭城”等文化主题活动,渭城文旅持续“升温”。
今年初,我们以清渭楼、文庙、凤凰台、古渡廊桥、钟楼等文物古建为形象,设计了“咸阳老街”系列文创巧克力,以非遗“乞丐酱驴”制作特色伴手礼,春节前上市销售。为推广茯茶文化,推出清渭楼“咸阳有礼”系列茯茶,进一步扩大咸阳老街品牌影响力。“五一”假期,为充分发挥咸阳老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品牌效应,整合咸阳老街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酒店住宿等资源,设计制作了渭城旅游指南“保姆级Citywalk攻略”,为游客提供“吃住行 游购娱”全方位指引,推动夜间文旅消费稳步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渭城区累计接待游客77.73万人次,同比增长12.23%,旅游综合收入9405.33万元,同比增长10.12%,文旅产业成为助推渭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