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8日在咸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咸阳市市长 千军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科学发展富民为先,产业调整工业为先,社会事业教育为先,和谐社会平安为先”的基本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呈现出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生产总值达到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3亿元,增长27.6%。全市区域内财政总收入达到35.1亿元,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6亿元,增长16.7%。非公有制经济营业收入达到560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2元,分别增长7.4%和9%。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秦都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彬县、渭城、永寿等9个县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坚持工业为先,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工业经济迈入快车道。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452亿元,增长26.6%,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由129提高到145;县域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0%。工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51%,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改制企业累计达到68户。能化产业发展迅猛,纺织产业平稳增长,电子产业扭亏为盈,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乾县纳米碳酸钙、长庆石化加氢裂化等项目建成投产,蓝星浮法玻璃生产线、10万吨甲醇节能节气技改等项目进展顺利,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各级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到11亿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粮食总产达到20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果品总产313万吨,优果率达到68%。奶牛存栏15.8万头,蔬菜总产260万吨。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投资5.6亿元,建成通村公路(水泥路)2418公里,建设里程位居全省前列。投资537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3.5万亩。安排3850万元,解决了12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1.7万口,改厕、改圈、改灶1.2万户。实施退耕还林14.5万亩。完成了664个村的绿色家园建设任务。建成扶贫重点村168个,移民搬迁7040人,1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兑付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682.5万元。“一村一品”深入推进,土织布、五谷画等特色农产品迅速发展。全年劳务输出79.8万人次,实现收入40亿元,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100个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旬邑、彬县等县市的新农村建设受到省内外广泛关注。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洽谈合作,积极参加西洽会、厦洽会、中博会等经贸活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合同项目643个,合同引资381亿元,完成投资132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7个,工业项目309个。集中力量狠抓重点项目建设,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6亿元,占计划的99.1%。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民间资本和产业类投资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0%和50%。关中环线、咸阳桥改造、东郊污水处理厂、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等27个项目建成投运,港中旅关中温泉、银武高速等项目进展顺利,引石过渭工程开工建设,亭口水库、大唐彬长电厂、多晶硅、彬长煤电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度加快。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把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创新管理体制,提升城市品位,作为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内容。多方筹措资金,实施城区道路建设改造项目35项。统一路、秦皇路、渭阳西路、华西北路、崇文路等道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加大了城区主要路段和重点街区的改造拆迁力度,拆除违章建筑3万多平方米。积极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8.6万平方米,亮化城区道路19条。咸阳湖两岸景观规划建设初见成效。“双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市容市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第三产业日趋壮大。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7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5.9亿元。中冰地热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全面启动。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迅速,年营业额过亿元的连锁企业达到12家。以足疗为代表的特色服务业活力凸现,影响越来越大。餐饮服务业人气兴旺。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和信福工程加快实施,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6亿元,增长13.7%,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总额达到2亿美元。金融、保险健康运行,电信、电力、邮政等工作在方便群众生活、支持经济建设中得到发展。
西咸经济一体化和咸杨农业产业一体化取得新进展。西咸电话成功并网升位,加大了与西安在城建、交通、环保、旅游等方面的对接力度。秦都、渭城、泾阳、三原、兴平等县市区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西安,在实现率先发展中迈出了新的步伐。咸杨农业产业一体化进展顺利,实施技术合作、产品销售等项目39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项。农业科技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力量。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77.8万学生免除杂费,为23.7万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8.8万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共落实资金1.98亿元。改造危漏校舍11.2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提高教育质量活动,武功县被命名为“省级教育强县”。科技创新力度加大,60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级计划,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快板剧《一路阳光一路歌》荣获中央文明委金奖。《同一首歌》五个月内“三进”我们咸阳,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市县两级疾病防控、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成使用,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年度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不断扩大,100多万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文物保护得到重视,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计划执行良好,人口自增率为3.59‰。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试点工程全面启动。完成了119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有所下降,渭河污染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
构建和谐社会成绩明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增加收入、子女教育、看病就医等问题,和谐咸阳建设扎实推进。为农村和农民办的20件实事、为残疾人办的10件实事全部兑现。在全省率先启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资金按时足额支付。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城乡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设立了“环卫工人节”,提高了环卫工人待遇。药品、食品、卫生监管全面加强。军民共建取得新的成绩,我市第六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平安咸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五五”普法全面启动,依法治市步伐加快。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做好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处理了一批重点难点信访案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主动走访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对市政府在环境保护、招商引资、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渭河咸阳城区段综合治理、通村公路建设等六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审计、监察工作,重视公务员的培训教育,依法行政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统计、国土、工商、质监、人防、地方志、物价、档案、烟草专卖、气象、盐务和妇女儿童、老龄、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把握大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咸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咸阳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加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从基础设施入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中心城市放在构建关中城市群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加强城市管理,支持各县市区发挥优势,对接西安,实现率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把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向薄弱环节倾斜,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我市经济步入了“黄金发展期”,具备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的基础条件,我们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一是和省内发展快的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长还不够快;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大,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项目、产业项目不多,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三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困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居民住房、教育收费、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四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职能转变相对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侈浪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干部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工作能力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的关键一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描绘了今后五年咸阳的发展蓝图,提出按照“四个为先”,推进率先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的目标。这是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咸阳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着眼未来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对政府工作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力争实现工业发展有新突破、新农村建设有新进展、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有新成效、第三产业有新亮点、城乡面貌有新变化、群众生活有新改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作风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更加关注民生,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完成544.5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2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3亿元,增长2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5元,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全市上下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着力壮大优势产业。这是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举措。把精力、财力和各方面的资源,更多地集中到培育壮大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纺织、医药、现代装备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上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产业支撑。
二是着力强化项目带动。牢固树立“发展第一、项目至上”的理念,切实把发展思路、发展重点统一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上来,下大力气建成一批支撑加快发展的大项目,千方百计地开工一批壮大经济实力的好项目,精心包装和储备一批增强发展后劲的新项目。强化重大项目的策划、推介、协调等工作,以项目吸纳资金、招引企业、推进产业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打牢坚实的基础。
三是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基点,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农村文明进步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不断强化物质、科技、人才支撑,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和农民群众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努力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四是着力抓好节能环保。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严格实行环保制度,加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监管治理,严肃查处各类污染环境、违法用地事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
五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先。继续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困难群众、社会事业的倾斜力度,努力解决好扩大就业、农村低保、贫困学生助学和技能扶贫工程等涉及民生的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和谐机关、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依法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咸阳”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
深入开展“工业经济振兴年”活动,深化结构调整,致力改革攻坚,推进技术创新,强化管理服务,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538亿元,增长20%。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依托区域比较优势,全面推进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加快彬长旬东煤田开发建设,加大煤化工项目的策划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全面加快“三个转化”步伐,努力实现煤炭资源深度开发的突破性进展,形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抓好蒋家河煤矿建设,开工建设胡家河煤矿,确保亭南、大佛寺、官牌等煤矿达产达效,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300万吨以上。电子工业以彩虹、康佳、偏转集团等为主体,做强优势产业,逐步收缩传统产业,加大产品、企业、产业转型和自主创新力度,发展高端产品,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装备制造工业充分发挥兴平408、514厂和武功5702厂等驻咸大企业、军工企业的优势,调整产品结构,推动军工民用产品向高层次、宽领域拓展。促进纺织、医药、食品、建材等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整体水平。
继续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以做大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推动未改制企业尽快改制,促进已改制企业进一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公开透明,尊重职工意愿,稳妥制订改制方案,完成陕西华电材料总公司、陕西第二毛纺厂等10户企业改制任务。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监督指导,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今年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在这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扶持长庆石化扩大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鼓励兴化集团抓住上市机遇,依托延长石油集团,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注重协调服务,帮助步长集团、西北医疗等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彩虹等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速产品升级换代。落实1500万元的工业技改贴息资金,支持各类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抓好陕西风轮特宽幅高档面料、咸阳华润高支高密家纺面料等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实施名牌兴市战略,开发新产品30个,争创省级名牌5—7个,协助“步长脑心通”申报国家驰名商标。
推动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创新管理体制,推进市场融资,力争高新区(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彬长旬能化工业基地、沣河新区、泾渭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兴平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武功台资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对园区产业布局的指导和规划,突出核心企业和核心产业的整体引进,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努力在土地集约化利用、产业集群化发展上取得明显突破。实施沿渭河路网及绿化林带建设,促进与西安的基础对接,把渭河沿岸建成绿色生态走廊和产业新区。支持各县市区结合实际,优先发展重点园区,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平台。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保障,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健全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今年投入7370万元,扩大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80万吨以上。安排资金1820万元,扶持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补贴面扩大到全市各个县区。加大苹果“四大关键技术”推广力度,发展“果畜沼窖草”生态果园生产模式,绿色果品基地稳定在100万亩,优果率达到70%以上。大力发展精细菜、反季节菜,设施蔬菜达到40万亩。抓好畜禽良种繁育、饲养技术推广,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新建奶牛养殖小区30个。深入推进咸杨农业产业一体化,积极开展“市校(院)合作”,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精心筹备参加第十四届杨凌农高会。扶持发展农村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20户。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完善“三电合一”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新建30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强化种植、养殖业的市场引导,搞好产品销售等服务工作,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继续巩固、完善、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省各项支农资金,确保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高于上年。捆绑使用各类资金,在农民技术培训、农村低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继续为农民群众办好20件实事。投资3.3亿元,新建村级水泥路(油路)150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00公里。继续实施农村“一沼四改”工程,新建沼气池1万口。投资8142万元,建成各类供水工程219处,解决2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群众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所、享用洁净的能源。开工玉皇阁、李家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渭河干流防洪等水利重点工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继续做好农村电网改造,分步实施户表工程。安排支农贷款贴息300万元,帮助农民贷款1亿元,扶持旱腰带及北部贫困地区发展种植、养殖业。
加快示范新村建设步伐。以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路灯亮化、村庄美化为重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示范村100个。开展城郊型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启动沣东新村、石斗新村等移民新村建设。抓好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为主体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人工造林14.5万亩,完成“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村300个。搞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试点。积极培育壮大花卉产业,大力发展土织布、烤烟、时令鲜果、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100个。加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力度,培训农民65万人次。实施劳务富民工程,年内新增劳务输出15万人次。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富县富民为目标,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县域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以渭滨、底张、苏坊、新民等16个重点镇为基础,统筹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商贸集市,形成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撑点。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对县市区主要指标的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县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升各县市区在全省综合考核的位次。认真搞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摸清全市“三农”家底。全面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协调推进粮棉流通体制、集体林权制度、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各位代表,“三农”工作是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怀着深厚的感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把农业的基础打牢,把农村的事情办好,每年使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竭尽全力让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聚集经济发展后劲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项目包装策划、资金筹措、组织实施等环节,突出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加大争取和建设力度。今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8个,总投资50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2.3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5个,年度计划投资52.3亿元。继续抓好60万吨煤甲醇、10万吨甲醇节能节气、乾县纳米碳酸钙二期、鲁洲糖三期、蓝星浮法玻璃生产线等45个续建项目。确保大唐彬长电厂、西平铁路、亭口水库、彩虹液晶玻璃基板、西郊热电厂、乾县750KV变电站等33个项目按期开工。配合做好咸阳机场二期扩建、咸阳机场专用高速、郑西客运专线咸阳连接线等工程建设的环境保障工作。加快彬长煤电化一体化、多晶硅、大唐渭河热电厂等重大产业项目的衔接,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今年是我市多年以来重大项目开工最多、产业类项目投资最大的一年,这些项目产业关联度高、投资规模大,对咸阳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全力服务,抓紧抓实,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我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应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不断创新理念,完善政策,改进方式,使招商引资政策更趋统一,运作更加规范,效果更加明显。立足实际,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交通、人才等方面优势,开展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企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突出工业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生产型企业。总结对台招商经验,加强联络沟通,推进双向交流,加快台资企业聚集区建设,确保对台招商再上新台阶。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确定招商引资的重点地区,加大对香港、东南亚、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的招商力度,精心策划“西洽会”、“厦洽会”等招商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完成投资额1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0亿元。
重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支撑我市长远发展的重点。要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优势产业。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强强联合,鼓励企业实施体制、科技和管理创新。建立政府与企业家交流、沟通的有效机制,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致富群众。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加大治乱减负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非公有制经济营业收入达到655亿元,增长17%。
持之以恒地优化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要强化社会信用,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着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咸投资兴业。把改善投资环境列入各县市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落实主要领导抓投资环境、抓项目落实的责任。严查“三乱”行为和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打造精品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坚持规划立市,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城市品牌,提升生活品质,不断把城市做精做优,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高雅的品位,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品宜居城市。
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和建设。围绕建设“生态、人文、精致、宜居”城市目标,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规模和发展方向。积极争取我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纲要通过国家审批,完善城市功能区、产业区的布局规划和相关配套专业规划,做好城市重点发展地段和雕塑体系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20万人的规模,搞好南部县市的城镇规划修编,完成新一轮县城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全市村庄总体规划及建设规划覆盖率达到70%。
切实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集中力量办好城市建设10件实事,加快城市路网、市政设施建设。建成沣东北路、迎宾大道南延段、向阳路等8条城市道路,不断完善城市路网骨架。投资7900万元,完成朝阳二路、友谊路等12条城市次干道升级改造,实施永绥街、清泰街等36条背街小巷改造。建设引石过渭输水管道16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地热采暖面积83万平方米。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提高城市天然气的利用率。
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精心实施绿化美化项目,倡导花卉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营房,实现城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建成咸阳沣河生态林,全市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在人民路、新兴路、团结路等路段设置一批能够展现咸阳人文历史风貌的城市雕塑。加快咸阳湖景观建设,实施统一广场、盛秦广场及景区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探索有效的管理办法,尽快把两岸打造成风光宜人的景观带和商贸繁荣的经济带。对人民路、胜利街等20条街巷实施路灯改造。完善明清建筑保护和旧城改造的优惠政策,延续城市文脉,彰显人文特色。加大沿街违章建筑、临时建筑拆除力度,启动沈家南村、吴家堡、河头堡等城中村改造项目。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挖掘整合历史文化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服务经济,精心打造城市品牌。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举全市之力,用三年时间把我市建设成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能动作用。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创建,使每一位市民都成为城市形象的塑造者和代言人。要以“双创”为抓手,健全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机制,强化综合执法,推动城市管理迈上法制化、精细化、人性化的良性轨道。
深入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以基础设施对接为重点,完善政府合作机制,全面扩大西咸两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商贸流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西咸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抓住西安二环以内企业外迁的机遇,主动承接、科学选择西安产业转移。启动渭河上林隧道建设工程,完成修高路、三高路等道路改造,力争开通西咸1、2号公交线路,加快西咸交通同网步伐。加大沣河、氵皂 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协调推进渭河西咸城区段综合治理。充分利用西安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等优势,推动两市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错位发展、互利双赢。
(五)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编制完成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深度整合包装茂陵、周陵等旅游项目,加速建设以汉阳陵为龙头的五陵塬汉文化保护展示区。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抓好港中旅关中温泉、马栏革命旧址等省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石门山森林公园、郑国渠首等旅游项目综合开发,办好“咸阳养生保健旅游节”。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和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立足服务西安,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品位和层次。大力发展会计中介、法律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交通运输、社会服务、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开展餐饮、住宿等行业评比达标、展示交流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国家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拓展开发利用范围,提高开发综合效益。发展壮大足疗、温泉疗养、保健休闲等行业,使“咸阳足疗”、“中国地热城”等城市名片更富有吸引力。
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在稳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住房、交通、通信、旅游、文化、休闲等消费,培育和拓展保健、假日、养老服务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即期消费规模。搞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社区商业”建设计划,发展200家社区超市便利店。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9个县级配送中心,建设和改造1000个标准化农家店。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和“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创建1个国家级、3个省级农副产品市场和流通企业。建立三级市场监测平台,加大对酒类、食盐、辣椒、粮食、成品油等商品市场的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传销、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和不正当竞争,优化消费环境。
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充分发掘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彰显文化特色,倾力打造精品力作。弘扬优秀文化,整合现有资源,深度开发秦腔、古乐、剪纸、泥塑、刺绣等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牌产品。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启动“双高普九”工作,年内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今年教育投入资金达到3亿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将贫困县农村中小学人均杂费补助标准小学提高到190元、初中提高到240元。安排资金336万元,实施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健康计划。投入717万元,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每生每学年分别资助800元和1000元。加快城乡学校布点调整,完成农村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改造任务。建立与国内外友好城市以及知名学校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规划。启动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方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逐步使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学生都能受到职业培训。积极支持在咸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教育强县、强乡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今年主要抓好五件事:一是投入资金1.25亿元,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近400万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投资2779万元,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和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完成4所县级医院、4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为71所乡镇卫生院、1437个村级卫生室配套医疗设备。二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按照城市常住人口每人7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65%,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三是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大城市医疗救助试点,落实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实行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制度。逐步在公立医院设立“惠民病床”。四是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落实县级公立医院医疗部分大修大购、基本医疗服务亏损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定项补助资金,将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保障,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实行劳务补助。建立统一的药品招标体系,遏制药价虚高。开展农村医药“两网”试点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五是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抓好长武、淳化等8个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卫生县城、卫生村镇活动,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毫不放松地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制度,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全面发展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实施“六个一”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高度重视引智工作,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吸引大学毕业生向农村及社会事业领域流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启动市县办公网平台建设。投资1500万元,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年度任务。开工建设市广电中心,抓好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试点、社区和乡镇文化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编辑出版《咸阳年鉴》、《咸阳大辞典》,做好第二轮市县地方志编纂工作。打击文物犯罪,切实保护、管理、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备战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完善农村和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实施60个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人防指挥中心。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增强民族团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一言九鼎、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的咸阳精神,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切实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咸阳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充分发挥足疗、土织布、家政服务、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广泛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免费培训活动,扩大政府购买岗位的范围和规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切实解决拖欠、克扣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全面启动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将伤残军人、军烈属等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监管,确保社保资金安全运行。认真落实城市和农村低保制度,增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今年把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月25元。重视老龄工作,抓好农村孤寡老人生活保障工程、城市特困老人惠及工程和老年服务业发展示范工程,办好老年学会、老年大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关心老干部和离退休人员生活,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真正使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切实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继续加强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建设扶贫重点村160个,移民搬迁7200人,解决1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18万人稳定脱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优抚政策,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切实抓好防灾、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办好残疾人10件实事,加快发展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完成市社会福利大厦主体工程,建成市儿童福利中心。开展法律援助,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打官司难问题。积极实施“关爱妇幼工程”,依法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建设经济适用房80万平方米,廉租房1.5万平方米,使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住得到房、住得起房。
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严格实施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环境准入关,控制污染排放总量。有效保护渭河湿地资源,改善沿岸生态环境。建成市西郊污水处理厂,完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启动沿渭河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项目,力争乾县、兴平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开工建设沣河新区污水处理厂。加大造纸、果汁、印染三大行业治理力度,全市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8%和4%,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5天。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及问责制度,加快建立环境预警监测和执法监督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力度,加强采矿沉陷区治理工作。积极倡导节约消费和绿色消费,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广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工程、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高危设备、公共场所安全的监管整治,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严格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诉求渠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企业改制、污染治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大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努力为驻咸部队、武警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深入推进“平安咸阳”创建活动,扎实搞好公安“三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又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六、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创新政府管理制度和方式,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加快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转变职能,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主要精力用在对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解决民生问题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提高政府工作整体运行质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政务公开,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欢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深入开展行风评议,规范各级政府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
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把执政为民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机制,使百姓难题有人解、权益有保障。健全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每年为人民群众办一批事关切身利益的实事项目。进一步加快公共财政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领域,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求真务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力戒形式主义,讲真话、报实情,干实事、求实效。健全政府工作落实机制,不断完善和强化任务分解、定期汇报、督办检查、公开通报、考评奖惩等五项制度,确保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继续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认真组织广大公务员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谋发展、抓落实上,用在解民忧、帮民富上,以真抓实干的行为、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从严治政,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厉查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和商业贿赂案件。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项制度。切实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全体公务人员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扎扎实实干事,树立清正、廉洁、为民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实干推进发展,和谐增进福祉。我们要致力于形成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