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政发〔2025〕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
《咸阳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咸阳市人民政府
2025年3月14日
咸阳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提速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着力防范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迈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更大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以内。
重点工作任务:
(一)以新质生产力为突破,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发展壮大氢能、光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产业,推动光子科技陕西实验室咸阳基地等平台建设。出台培育未来产业《实施方案》,鼓励重点开发区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机制,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集中优势资源、壮大龙头企业,提升输变电、空海天装备配套、现代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链竞争力。构筑数字经济优势,深化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建设全省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试点,打造2个以上省级典型应用场景。建成西部AI创新港、图灵智算中心,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车间,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类别 |
代表性项目 |
新质 |
G8.5+基板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韩国NAM新能源高端材料生产项目、桢龙航空无人机及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项目、西电智慧产业园、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试验测试基地、机器人减速器等研发制造基地项目。 |
数字 经济 |
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全省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典型应用场景:兴平舰船柴油机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设计系统、武功电商服务孵化基地及数字化升级。 |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纺织、建材、食品、能化等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电子显示产业做大做强彩虹“面板+基板”双引擎,输配电产业发挥正泰、西电等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优化整合重点产业链,创建新型显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绿色食品、中低压输变电、空海天装备等升级为国家级产业集群。实施重点工业项目、技改项目200个,建设杨家坪煤矿、明阳风电、金石增材等重点项目,推动东方智慧包装用纸、韩国NAM等项目投产达效,新增80户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类别 |
代表性项目 |
重点 工业 |
秦都元顺柒星能源锂电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武功钢构智能制造及装备研发生产中心建设项目、高新区咸阳黄河橡胶年产5.8万套专用轮胎建设项目、经开区惠齐智能电力产业园项目。 |
工业 技改 |
隆基3号厂房设备更新项目、三毅光电晶体-铱结晶器项目、声威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小庄煤矿义门风井项目、咸纺集团纺纱机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改造项目。 |
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聚集农业生产要素、整合品牌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以粮食、苹果、蔬菜、生猪、茯茶为重点,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链条增值、全产业升级,农业重点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坚持融合载体“四级联创”,支持乾县、兴平创建国家级粮食产业集群,泾阳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好“土特产”文章,提升淳化饸饹、三原香油等特色产品影响力,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以上。四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加大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纳新力度。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在研发设计、数智赋能、现代金融等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培育文化康养、银发经济等新业态。
(二)以重大项目为引领,蓄积经济增长强劲动力。一是提高项目建设质效。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以“五晒五比五提升”等活动为载体,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56个,总投资215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28.5亿元,通过“一对一”调度会、重大问题交办督办等形式,着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正泰数智化改造、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科技创新园、泾河系统治理等项目建设。紧跟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谋划实施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78个,总投资111.23亿元,以政府投资带动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有效提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类别 |
具体情况 |
市级重点 |
按建设性质分:新建项目180个,总投资913.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7.86亿元;续建项目176个,总投资1243.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0.64亿元。按投资性质分:民间投资类项目197个,总投资1168.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0.38亿元;国有投资类项目159个,总投资98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8.12亿元。按建设规模分:总投资50亿元以上特大型项目3个,总投资248.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6亿元;总投资10亿元至50亿元的大型项目49个,总投资962.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4.95亿元;总投资1亿元至10亿元项目278个,总投资926.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7.66亿元。 |
二是提高项目争取成效。紧盯国家战略和政策方向,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认真梳理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力争将我市更多重大项目纳入中省规划。围绕“两重”“两新”和增量政策,逐领域挖掘政策内涵,明晰政策支持方向,提高项目策划的精准度和成熟度。建立体量大、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超前期谋划工作机制,储备一批能够承接国家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聚焦城市更新、基础教育、水利等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聚焦“两新”、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建设等领域,抓住专项债券扩大发行规模、投向领域、用作资本金范围等机遇,力争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50亿元。
类别 |
代表性项目 |
政策性 |
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泾河中游渭北地区南缘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专项债券项目:经开区公共智慧停车场、西咸大道(沣河桥-曹家寨)综合改造工程、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秦都区老年养护院建设、永寿县羊毛湾水库引水工程。 |
三是提高项目招引实效。适应招商引资模式变革与重塑,定期发布文旅融合、现代农业、生态康养等领域场景清单和投资机会,切实增强命中率和实效性。依托丝博会、投洽会等平台,主动参与京津冀、陕粤港澳、长三角等招商活动,全年谋划重点招商引资活动70场次以上,打造“咸阳招商”品牌。开展“助跑优势产业、引投新兴未来”招商引资产业成长行动,承接东部地区和西安外溢项目,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20亿元以上。
(三)以增强消费意愿为切入,大力更新场景提振消费。一是以更大力度扩消费。打好提振消费硬仗,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从增加收入、促进就业、扩大优质供给和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消费生态。加力扩围、全面承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细财政、税收、金融等配套措施,围绕数码产品、家电产品、燃油车报废等领域,加大宣传力度、简化兑现流程,增强消费者“换新”意愿。推动电子消费券向批零住餐、绿色智能家电等领域倾斜,丰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大宗产品供给,打造一批智慧商超、智慧食堂、智慧便利店。推动福园巷子等商贸企业纳新入统,培育限上企业50户以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二是以更活举措打造新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到消费领域,引进大型特色商业综合体、高星级酒店,拓展VR、“云购物”等体验式场景,探索“商务+旅游”“老字号+国潮”等商文旅融合模式。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支持国内外连锁品牌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区域首店或旗舰店。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级试点,加快老街、汇通十字等特色街区建设,争创省级商旅名街。探索“直播电商+”、数字消费等新业态,组织参加“双品网购节”“网上年货节”等活动,不断扩大线上份额。
类别 |
代表性项目 |
消费 |
提升老街、汇通十字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龙湖文兴路生活商业圈、北平老街小剧场、VR数字交互体验项目。 |
三是以更大项目促文旅发展。围绕“三线三链”策划包装重大项目,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开发新产品新线路,策划主题宣传推介活动,带动全市文旅“出圈”,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依托秦汉厚重文化底蕴,放大乾陵5A级旅游景区增值效应,支持郑国渠创建5A级景区、袁家村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茂陵和霍去病墓改造提升、文庙改扩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统筹开发东庄水利风景区,推进泾河“百里画廊”建设。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场景,提升秦文化夜游等项目水平,盘活奥体中心、市民文化中心等场馆,发展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冰雪经济,打造新的文旅IP。
类别 |
代表性项目 |
文旅 |
咸阳博物馆(新馆)建设和茂陵霍去病墓改造提升、文庙改扩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郑国渠首遗址世界灌溉遗产博物馆、仲山滑雪场等项目。 |
(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为经济发展赋能增力。一是突出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按照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推动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全面清理各种显性隐性进入壁垒。完善促进投资体制机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优化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支持市城发集团信用评级升AAA,推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市场化改革。开展全国产融合作试点,每季度举办1次政银企合作对接活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二是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实现省级开发区管理机构实体化运作,强化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等主责主业,力争开发区生产总值占全市6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60%以上。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探索“产业+基金”模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咸阳高新区争取国家排名明显进位,咸阳经开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三原、兴平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坚持“一对一”调度、考核评价、项目观摩等制度,统筹全市用地、能耗指标等要素资源向开发区倾斜,支持装备制造园有序扩区增容。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扎实开展“小切口”改革,落实“有需必应、无事不扰”举措,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创建一批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市场监管领域准入准营事项“证照联办”、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审批、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领域实现“一表申请、联合踏勘、限时办结、一并接入”。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开通重点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绿色通道”,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深化“五上”企业遍访、“三送一解”等活动,用好“咸企通”平台,精准服务打好纾困解难“组合拳”。四是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制定全市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培育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10户,建设市县两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破除民间投资各类准入壁垒,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五是拓展开放型经济。打好外贸拓展硬仗,加大产品、服务、资金、人才等对外开放力度,组织参加进博会等展会,推动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利用好中欧班列、机场三期等资源,支持经开区联动空港新城,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鼓励企业在沿线和欧美国家建设“海外仓”,推动“咸阳果”“咸阳茶”等重点产品“借船出海”。推进“特色产业+跨境电商”模式,支持兴平、乾县等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20亿元。
(五)以全方位深度融合为方向,加力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一是启动一批引领性事项。发挥主体作用、承接功能,通过完善规划、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实施项目,促进我市成本、空间、资源优势与西安产业、技术、资本优势高效对接。深化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加强规划编制衔接,围绕“七个一体化”确定一批互利共赢合作事项,形成两市合作事项清单,推动一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各县市依托资源禀赋找准融入一体化的功能定位和具体抓手,加快高陵泾河新城(泾阳)三原、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杨凌武功周至、乾县礼泉4个功能组团联动发展,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共建共享。二是实施一批示范性工程。加快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跨区域联通大通道建设,西兴高速公路改扩建年内建成通车,推动福银高速西安至永寿段改扩建、G9908西安都市圈环线乾县至周至段建设、高科五路跨渭河大桥纳入西安城市环线等优先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力争西安地铁11号线(咸阳段)年底前开工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市政路网,实施朝阳二路下穿咸铜铁路隧道、文兴东路等一批市政道路互联互通项目。
类别 |
标志性项目 |
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 |
西安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西兴高速公路改扩建、西安地铁11号线(咸阳段)、福银高速西安至永寿段改扩建、G9908西安都市圈环线乾县至周至段、高科五路跨渭河大桥纳入西安城市环线、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科技创新园、泾河系统治理。 |
三是推行一批“软支撑”事项。聚焦企业发展和群众关切,在教育共建、医疗共济、服务共享、人才共通、环境共治等方面再发力。探索两市企业跨区域流动机制,解决迁转过程中注册地、企业名称、工商税务变更等问题。开通重点旅游景区客运线路,共享研学旅行基地、生态康养等产品通道等。开展两市基础教育“一对一”结对帮扶、促进西安—咸阳职业教育联盟开展“3+3”中高职教育贯通合作。动态调整政务服务跨区通办事项清单,开通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线上线下和省内省外通办、异地公积金提取还贷线上办理,推动同城化落户社保缴纳累计互认。
(六)以“三项改革”为动力,加快秦创原先行区建设。一是培育创新生态。落实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发挥科技大使、科技特派员等“四支队伍”作用,打通从高校院所到企业转化的链条,推动科技型企业孵化转化产业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科技创新特点的金融产品,推动银行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新投资。用好“人才兴咸”大会平台,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体系。二是提速成果转化。贯彻《咸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常态化举办“三项改革”高校行、专场技术对接、项目路演等活动,实施“以演代评”“以赛代评”项目,力争全年新增成果转化企业100户、落地转化科技成果项目100个以上。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成果熟化平台,打通“技术研发—中试熟化—产业化”链条。鼓励县市区、开发区与高校院所建立“学科+产业”“学院+园区”等创新模式,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5亿元。
类别 |
标志性项目 |
成果转化 |
西安光机所科技成果转化、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测试基地、西电智慧产业园、年产5000立方米纳米新材料生产线、丽彩原料药及中间体。 |
三是壮大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正泰电气等龙头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核心技术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瞄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户、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1300户、专精特新企业新增15户。
(七)以新型城镇化为重点,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一是县域经济再进位。强化县域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完善实施“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完善首位产业项目库,培育链主龙头企业,武功电商物流、三原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力争迈上100亿元台阶。实施园区能级提升行动,制定落实资金奖补、项目支持、基金参与等政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要素在园区集中、功能在园区集成、产业在园区集聚。鼓励各县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发展“飞地经济”“共享园区”,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流转机制,健全“异地建设、利益共享”模式。积极盘活园区存量资产,复制推广泾阳、礼泉园区“腾笼换鸟”试点经验。二是县城建设再改善。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紧盯县城道路、老旧小区、雨污分流、老旧管线改造等更新政策支持领域,谋划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74个,促进县城面貌明显改善。支持礼泉、武功、乾县、旬邑创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力争提前实现省级示范县全覆盖。全面开展县城体检,加快县城更新改造,定期观摩县城建设。发挥小城镇节点作用,培育创建一批工业重镇、文旅名镇、商贸强镇和特色小镇。
类别 |
代表性项目 |
县城建设 |
谋划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74个,建设秦都区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泾阳县县城排水管网、兴平市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武功县城乡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 |
三是城区品质再提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实现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加快兴平融入主城区建设,在咸阳高新区、经开区拓展高端城市功能板块,促进资源、文化、产业、休闲等要素双向流动。围绕口袋公园、健身器材、公共服务、购物便利程度等推进街区改造,对主城区主干道、城市绿化、光缆电线等逐街道整治、逐片区提升。加快市政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西咸大道、咸兴大道、咸北大道建成通车,彩虹绿林、咸平路西侧体育公园及智慧停车场建成开放。
类别 |
代表性项目 |
城区提升 |
建设东风路北延跨货运北环线大桥、朝阳三路污水处理厂、汽车产业园地下综合管廊、细柳公园、渭阳路示范街区提升改造等项目。 |
四是乡村振兴再加力。持续推进“千万工程”,落实72个省级示范村建设任务,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争取年内实现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动态清零,推动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连续上升。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全市757个脱贫村44万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落实好联农带农、以工代赈等政策,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用好中央定点帮扶、苏陕协作等资源,不断强化对口帮扶、产业合作、人员交流、消费协作。
(八)以小切口大纵深为导向,全面加强民生社会保障。一是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同步发力,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有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力争城乡居民收入总量赶上全省水平、增速高于全市经济增速。二是倾力办好民生实事。突出“小切口、大纵深”,重点围绕就业、就学、出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10个方面21个民生实事项目,涵盖就业、就学、就医、居住、出行、养老、助困、安全等方面,年度投资10.21亿元,确保当年完成、当年见效,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
类别 |
代表性项目 |
民生实事 |
教育方面,完成148所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5所,新增学位5190个;完成兴平、彬州、长武、淳化4所县城初级中学学生宿舍楼改造提升。居民生活方面,在兴平、武功、礼泉等6个县市农村安装“水暖炕”10万个,完成主城区1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1129户,在主城区10个住宅小区开展物业规范化管理试点。“一老一小”方面,将各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216元/月,建成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3000个以上。 |
三是努力提高保障水平。统筹养老、失业、工伤“三大保险”健康发展,稳妥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健全完善社保基金风险防控体系。深化综合医改,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支持5个县级公立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推动70%乡镇卫生院开展临床特色科室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病有良医”。支持普惠性养老托育发展,实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服务水平,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00户以上,每县建设1—2所公办托育机构。关爱特殊弱势群体,完善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等举措,建立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制度,精准贴心实施帮扶救助。
(九)以兜底线补短板为基础,切实提升安全发展水平。一是保障耕地增粮食。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紧盯粮食播种面积518万亩、总产182万吨以上目标,深入推进撂荒地、非粮化整治,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开展整建制推进县、吨粮镇村示范创建,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二连丰”。扎实开展粮食购销活动,加强粮食监测调控,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全年粮油购销140万吨。二是标本兼治优环境。深化产业、能源、供热、运输结构调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开局60天行动,持续抓好治企、减煤、控车、抑尘、限燃等措施落实。深化企业环保绩效“创A增B减C清D”行动,集中整治主城区及周边散乱低效企业,提速推进兴化等城区周边企业搬迁改造,推进“光伏+清洁取暖”县域试点全覆盖,提升散煤治理、生物质禁燃和农村清洁取暖成效。“一河一策”“一断一策”抓河流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积极创建“美丽河湖”。纵深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和“无废城市”国家级试点建设,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三是有效防范保安全。分领域、分行业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咸阳。强化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扩大房地产企业“白名单”覆盖范围,完成好“保交房”任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组建咸阳农商行。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煤矿、危险化工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抓住薄弱地区和关键环节,坚决防范和遏制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活动,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落实重点人群管控责任,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风险防控能力。
咸阳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计划
指标名称 |
计算 |
2023年 |
2024年 |
2024年比2023年实际增长(%) |
2025年 |
2025年比2024年计划增长(%) |
一、宏观调控与经济调节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2878.26 |
3001.3 |
6.5 |
3170 |
5.5 |
其中:一产 |
亿元 |
424.1 |
424.3 |
3.7 |
440 |
4 |
二产 |
亿元 |
1329.38 |
1113.7 |
8.2 |
1190 |
7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12.6 |
7.5 | |||
三产 |
亿元 |
1124.78 |
1463.3 |
6 |
1540 |
5.5 |
就业 |
||||||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
万人 |
5.14 |
5.19 |
4.5 |
||
价格水平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上年=100) |
100.4 |
99.9 |
-0.1 |
102 |
2 |
国内需求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836.75 |
926.4 |
10.7 |
990 |
7 |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71.16 |
226.8 |
32.5 |
240 |
8.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319.19 |
1424.5 |
8 |
1520 |
7 |
国际收支 |
||||||
货物进出口额 |
亿元 |
146.3 |
123 |
120 |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0.7 |
0.4186 |
0.5 |
||
地方财政 |
亿元 |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138.63 |
114.66 |
3.6 |
118 |
3 |
二、创新驱动 |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 |
-11.39 |
1.32 |
1.35 |
||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 |
% |
5.37 |
5.5 |
6 |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2.3 |
2.8 |
3.1 |
||
有R&D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所占比重 |
% |
22.4 |
20.5 |
22 |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 |
23.5 |
20 |
21 |
||
三、民生福祉 |
||||||
居民收入 |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0176 |
31906 |
5.7 |
34000 |
6.5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45052 |
47116 |
4.6 |
50000 |
6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6555 |
17773 |
7.4 |
19150 |
7.5 |
保障性安居工程 |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
万户 |
1.5 |
4.1 |
2.3 |
||
四、粮食安全 |
||||||
粮食播种面积 |
万亩 |
519.6 |
521.2 |
518 |
||
粮食总产量 |
万吨 |
182.3 |
185.8 |
182 |
||
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
||||||
每万元GDP能耗降低 |
% |
11.9 |
2 |
2.5 |
||
每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 |
4.13 |
||||
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 |
万吨 |
1.008 |
1.068 |
5.95 |
1.118 |
4.68 |
氨氮化合物减排量 |
万吨 |
0.23 |
0.237 |
3.04 |
0.242 |
2.11 |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
万吨 |
0.146 |
0.196 |
34.25 |
0.22 |
7.14 |
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
万吨 |
0.506 |
0.576 |
13.83 |
0.606 |
5.21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