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财政资金>县市区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三原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 2024-03-01 10:35:00
来源: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11610422016016357Y/2024-00772 主题分类 财政
文号 发布机构 三原县人民政府
公开日期 2024-03-01 10:35:00 有效性
主题词

三原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三原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年2月21日在三原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三原县财政局局长  杨  斌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八届五次全会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政策导向,加大税源培植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严格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资金绩效,强化风险防控;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应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平衡压力加大等困难挑战,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财政总体运行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7659万元,占年初预算40000万元的144.15%,超收17659万元,较上年同期43669万元,增长32.04%,增收13990万元;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38600万元,占调整预算330390万元的102.48%,超支82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增支4934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659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57174万元,调入资金21852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0900万元,全县财政预算总收入347585万元;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8600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538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597万元,2023年全县财政预算总支出347585万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7387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4408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289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69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16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28万元,调入资金816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44500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9432万元,调出资金15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00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年终结余13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社保基金当年预算收入7050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2294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8213万元;社保基金当年预算支出6527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7416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7862万元。社保基金预算年终结余5229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18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无支出,调出资金186万元,年终结余为零。

(五)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申报情况

2023年共收到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8172万元,其中: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0900万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772万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转贷收入44500万元。

(六)2023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县财政局按照中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力统筹资金调度,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力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筹措资金夯实基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是抓好抓实税源建设。全面加强与执收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重点税源跟踪管理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税源管理。二是全力组织财税收入。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严峻、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等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诸多因素,坚持把组织收入摆在重要突出的位置。围绕全年收入目标,及时分解落实任务。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的动态监控,查找薄弱环节,挖掘增收潜力。完善联动机制,共享涉税信息,提前谋划、加强征管。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实现财政收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是有力争取上级支持。准确把握财政投资重点方向,积极向上汇报衔接,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和上级资金264782万元,争取各类债券资金58172万元,有力保障了重点领域建设资金需求。四是大力盘活存量资金。为积极应对财政“紧平衡”压力,县财政局多措并举,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闲置沉淀资金、低效无效资金、预算结余资金进行清理,累计盘活财政存量资金7124万元,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有力的提升了财政保障重点工作能力。

2.扛起责任优化支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持财政资金有保有压,全力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非刚性支出,全面推进民生事业发展。通过强化预算约束、盘活财政存量和压减一般性支出,节省更多的财力重点投向教育、环保、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增强了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共拨付各类教育资金63928万元,较上年增长8.29%,有力的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改造中小学、幼儿园66所,增加学位500个。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社会保障资金得到落实。补发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退休中人待遇补差1499万元,拨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16242万元,拨付高龄老人生活补助资金3794 万元,拨付退役军人安置补助资金1106万元、优抚对象抚恤和医疗补助等资金3004万元,拨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26575万元。拨付各类医疗卫生资金32975万元。拨付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024万元。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三是乡村振兴强力推进。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保障和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收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规范涉农资金管理。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投入财政衔接、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治理等各项资金14852万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有效降低了农业风险,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拨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90万元,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4378万元,有效实施惠民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筹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3100万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耕地生产效率,推动我县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四是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拨付清洁取暖补贴资金5450万元,全力支持冬季清洁取暖工作,让广大群众尽享“绿色暖冬”。

3.筑牢财政防控堤坝,风险底线不断加固。一是着力化解债务风险。全面落实债务管控各项举措,在调结构、降成本方面下功夫,坚决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抓实抓细常态化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化解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实现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二是切实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不动摇,加强“三保”支出监测,确保直达资金正常拨付,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全年“三保”支出共计272842万元,其中:保工资136375万元,保运转16422万元,保基本民生120045万元,足额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及绩效考评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深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严把事前绩效关口,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编细项目绩效目标,重点开展绩效评价,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将绩效结果作为财政资源配置、制定财政政策、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夯实部门主体责任,强化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提高绩效评价的约束力。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和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健全、完善评审工作机制,积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使内部监管贯穿每一个评审工作环节,切实提高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质效。2023年共完成评审项目133个,审减资金41866万元,平均审减率为10.94%,持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完善常态化直达资金管理。开展资金全流程监管,加快资金细化分解进度,确保直达资金精准高效安全运行,尽早尽快发挥效益。

4.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企业活力不断提高。2023年以来,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职能,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做好对减税降费政策分析。将留抵退税政策对财政收入平稳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市场主体。二是加大政策宣传讲解力度。通过政府网站等平台、利用和企业联系业务或者去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之际,积极主动宣传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更多地了解减税降费政策,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展服务。三是积极配合落实政策。突出配合协作,建立健全财政、税务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研究分析,精准把握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策新要求,全面清理符合退税条件的企业,做到应退尽退,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

各位代表,2023年,全县财政收支总体运行平稳,财税部门在抓收入、调结构、强管理、防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全县财政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还需要下更大决心和功夫去完善突破。一是财源培植和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入组织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和重点领域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增加,可用财力规模不足,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三是财政绩效和债务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仍在高峰期,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任务艰巨。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4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24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指导下,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坚持推进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提升效能和资金效益,着力推动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期目标。

(二)2024年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综合研判当前形势,2024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安排53000万元,较上年实际48659万元(57659万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6000万元,政策性缓缴3000万元),同口径增长8.92%。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00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64749万元,调入资金25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0000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348794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4794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000万元,2024年全县可安排财力345000万元,较上年预算320668万元增长7.59%,增加24332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安排: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34500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564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02%;公共安全支出9270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5.4%;教育支出64653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科学技术支出464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11.6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93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480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7.67%;卫生健康支出30204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节能环保支出21349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5.4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767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19.26%;农林水事务支出49106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7.71%;交通运输支出6199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15.35%;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477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01%;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555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5.92%;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6929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住房保障支出1285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23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5.99%;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536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1.9%;预备费3450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7.81%。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

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安排5375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75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计划安排53750万元,年终结余3000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1005万元,其中:利润收入安排5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1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5万元,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安排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21000万元,收支相抵,年初结余为零。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

2024年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安排72270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820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4070万元;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7797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811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9682万元。本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结余4473万元。

三、2024年主要工作措施

2024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准确把握全年财政工作重点,切实发挥财政职责,扎实做好财政开源增收工作,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强防控风险的能力,确保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

(一)纵深推进财源建设,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紧盯财政收入目标任务,抓好财源建设,夯实财力基础。强化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管理,促进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加强税源分析预测。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服务,做好重点税源监控和风险管理,细化落实增收措施等,全过程监控分析行业、产业、税种收入变化趋势,定期分析财政收入情况、主体税种情况、重点行业情况、重点企业情况,剖析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收入特点和存在问题,不断培育和壮大“税源”。二是突出抓好高质量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涵养税源、培植财源的动力源,立足财政职能,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县招商工作,促进财源结构不断优化,持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三是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进程。要按照法治建设要求,认真宣传、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巩固基础财源,培育财源后劲。

(二)抓好收入组织协调,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做好组织收入工作。规范财政收入管理,认真做好收入组织工作,持续夯实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基础。始终坚持把组织财政收入作为核心职能,加强与税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壮大增量税源,强化收入征管,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要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积极反映我县财政的实际情况。争取上级对我县的支持。同时在确定资金项目时,要主动与县级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认真筛选上报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三是大力争取债券资金。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协同相关部门扎实做好项目前期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四是抓好非税收入入库。要多措并举,依法依规严抓非税收入征管,促进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确保财政收入全面完成。

(三)积极筹划财政资金,确保重点领域支出。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积极筹划资金,确保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 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利用各种载体和时机,认真做好宣传,在全县营造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浓厚氛围。坚决兜牢“三保”底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加大农业、教育、民生等方面的支出力度,有效保障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支出。二是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要强化资金统筹管理,将盘活存量资金工作常态化,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清理盘活机制,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清理结转结余资金,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超过规定年限的各类结余、沉淀资金全部收回,统筹用于 “三保”支出、重大重点建设、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财政工作提质增效。三是用好政府债券资金。在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债券资金,做好项目储备包装,优化债券投向结构,加大政府债券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形成对县域经济的有效拉动。

(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健全综合绩效评价。着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改革。继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保障体系,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使绩效融入预算,让绩效服务预算。一是建立绩效指标库建设。为有效提升绩效目标管理水平,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指标库建设工作。二是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起绩效管理考核通报制度,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倒逼、引导各预算部门更好履行绩效管理主体责任。三是强化绩效管理各环节运行。年初预算及年中追加预算时,各部门均需按照要求在财政云系统中申报整体及项目绩效目标。实现财政资金绩效运行监控全覆盖。对资金执行进度及目标实现程度低于50%的项目发出通报督导,强化部门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四是做实评价阶段结果应用。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内容不断丰富、评价范围和层级不断拓展的绩效评价体系。做好部门和财政重点评价相结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

(五)加强预算资金监管,着力防范财政风险。一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严格落实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制度。充分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及时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二是完善资金监管。要严格规范预算支出管理,加快预算资金的分配和支出进度。坚持推进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思想,统筹好各类支出安排,坚持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发放和保机构运转摆在财政优先保障位置,兜牢兜实 “三保”支出底线。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强化财政运行风险监控,对相关预算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加快资金使用进度,落实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直达资金快速高效、规范安全使用,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库款运行监测。强化财政运行调度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为有效应对库款紧张情况,兜牢兜实 “三保”底线,确保县级财政平稳运行。要围绕全年收入目标任务,压实责任,安排专人监测库款情况。根据库款情况优先安排“三保”支出。四是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指导和督促全县各部门及时完成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的公开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县预决算编制和公开水平。五是全力以赴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持续抓实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持遏制增量和处置存量并举,坚决杜绝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全面落实债务管控的各项举措,守牢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深做细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对项目建设、资金支出情况跟踪检查,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六是强化财政监督。认真履行财会监督职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保障各项财税政策的有效落实,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迎难而上,以敢闯敢试的勇气、奋战奋进的锐气、善作善成的底气,扎实做好全县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财政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创三原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2024年政府预算公开表.xl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 咸阳市数据局

网站标识码:6104000004 技术运维电话:029-33123036 网站地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001号

陕ICP备2023008748号-1

咸阳市政府网
微博